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于4月2日发布公告,宣布“联合利剑-2024A”演训行动已完成既定任务,为期两天的环台岛实兵演习告一段落。官方强调,此次演习并非事件的终结,而仅是阶段性调整,后续行动“联合利剑-2024B”、“C”、“D”等可能随时展开。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演练中,解放军远程火箭炮部队首次公开展示了对台岛能源设施和重要港口进行精确打击的模拟演练,并使用了实弹。
此次“联合利剑”演习在多个方面超越了以往同系列及1996年台海危机时的军事行动,堪称1996年以来在规模和强度上最强硬的一次。不同于以往演习惯例,通常会提前对外发布公告,包括1996年也遵循了这一做法,本次演习实施突袭性更强,未作任何预先声明,直接展开具有高度针对性的台海联合演训。这一部署的突然性直接导致台岛防卫机构应对失措,直至4月1日下午才仓促提升战备等级,展现出一定程度的混乱,客观上验证了演习所预期的“突袭性”目标已有效达成。
与1996年台海危机期间的演习相比,本次联合军事行动的参演兵力规模虽未必超越,但已囊括解放军海、陆、空、火箭军等全部军种,构成完整的作战体系。同时,至少有16艘中国海警船参与行动,体现了维护区域稳定的决心。需强调的是,本次演习并非长期持续性演练,而是着重于短时间内的高度效能展示,与1996年情形有所区别。然而,本次军演的核心要素高度完备,模拟了“抵近威慑”、“封锁压制”、“瘫痪打击”、“控制要域”等关键环节,反映了解放军在潜在冲突场景下的应对能力,是一次高度仿真的实战化演练。
本次军事演习范围覆盖台湾岛周边广大区域,构成多层次包围态势,虽然此类规模的演习近年来并不鲜见,但与1996年台海危机时期的军事部署相比,作战能力已显著提升。 1996年,我军尚不具备航母战斗群,难以在台湾东部海域部署兵力,更遑论实现对台湾岛的全方位管控。 此次演习体现了我在该区域战略态势和作战能力的飞跃式进步。
这次军事演习一改往日“低调”姿态,采取了高度公开的策略,媒体报道连绵不断,与1996年演习信息发布的滞后性形成鲜明对比。不仅如此,本次演习还大规模展示了多种新型装备和战术战法,甚至通过直播等形式实时呈现一线动态,大幅提升了透明度。这种公开化的信息传递方式,凸显了战略意图的清晰表达和军事自信的显著增强。
这次演习最显著的变革,在于参演部队武器装备的全面升级换代。相较于1996年,我军整体实力已今非昔比,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当年为保障登陆作战,不得不将陆军火炮临时部署于民用船只的“陆炮上船”景象,已成为历史。如今,轰-6K战略轰炸机挂载鹰击-21空射弹道导弹执行任务,也已不再是稀奇画面。各方关注的焦点,更多集中在对敌形成最终战略威慑的“最后一击”何时以及在何处发起。 这体现了新时代我军战略打击能力和体系化作战水平的显著提升。
最引人瞩目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舰航母编队参与了此次演习。根据东部战区发布的官方信息,这支编队在东部战区统一指挥体系下,于台湾岛以东海空域,与先期部署的海空力量展开了“舰机协同”、“区域制空”以及“对海对陆打击”等多项演练科目。尽管官方报道仅寥寥数语,但其中蕴含的信息却极为丰富,值得深入解读。 这表明山东舰航母编队已具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高强度作战能力,以及与多种作战平台协同执行任务的能力,进一步验证了其战斗力的生成和提升。
针对近期台湾海峡局势,各方信息显示存在一定差异。台湾军方公开报告中,并未明确提及“山东”号航空母舰直接参与针对台湾的围岛军事演习。报告中指出,仅在台湾岛东部约190至220海里处侦测到“山东”号航母编队进行舰载机起降训练活动,并暗示“山东”舰可能仅作为外围警戒力量存在,未直接参与对台湾本岛的封锁行动。然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发布的官方消息则明确指出,“山东”舰在此次联合演训中“扼守台东”,承担着关键性任务。这表明“山东”舰编队实际扮演了重要的战略角色,配合其他军事力量,形成对台湾东部海域的威慑与管控,而非仅仅在外围进行警戒。因此,尽管台方报告试图淡化“山东”舰的实际作用,但解放军的官方声明则强调了其在此次联合演训中的战略重要性。
山东舰航母编队以作战集群形式参与本次联合军事演习和训练,显示出中国海军远海作战能力的提升。该编队的核心组成部分除山东舰本身外,还包括新锐的055型万吨级驱逐舰咸阳舰,052D型驱逐舰湛江舰,以及054A型护卫舰衡水舰,共同构建起多层防御体系。可以预见,水下还将部署核动力潜艇执行警戒和应对任务,进一步增强了编队的整体威慑和生存能力。 这一部署表明中国海军致力于构建立体化,攻防兼备的海上力量,并具备在复杂海域环境下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从山东舰航母战斗群的行动分析,本次演习模拟实战程度极高,并非单纯的威慑,而是具有明确且具体的演习目标,指向性清晰,作战流程环环相扣。相关报道中提及的“控,能源通道;断,补给要道;切,堵疏泊暗道”,高度概括了解放军航母编队在封锁作战中的核心战术原则。本次演习不仅着眼于封锁传统海上航线,更专注于打击关键目标,同时兼顾对企图逃避打击的分裂势力的封堵,体现了解放军在应对复杂局势下的全面考量。
山东舰航母战斗群在对台潜在军事行动中扮演关键角色。全面封锁台湾,核心在于掌控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域。该区域是台军获得外部支援的战略通道,能否有效切断这一通道,将直接决定封锁作战的成败。山东舰战斗群的部署和运用,旨在形成在该关键海域的威慑和拒止能力,从而确保封锁战略的有效实施。
经过人民解放军长期建设,中国已构建起多层级、全方位的反航母作战体系。这意味着,在山东舰航母编队与美国航母打击群可能发生的潜在对抗中,解放军或能在远未进入传统海战模式前便掌握战场主动权。然而,拥有具备实战能力的航母战斗群,本身便构成强大的战略威慑,并能有效支援未来可能的封锁行动。正如解放军东部战区公告所强调,此次演习旨在“检验内线外线一体化协同、全方位立体封锁以及多军兵种联合行动能力”。核心目标是验证并提升解放军在复杂作战环境下的综合作战效能。
4月1日,一艘原计划入岛的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未能按期靠泊,引发岛内对于能源供应中断的担忧情绪,担心天然气和电力供应随即陷入危机。紧随其后的4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远程火箭炮部队实施了一次模拟打击演练,目标高度近似于高雄港永安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储罐设施。这次极具针对性的演练,加剧了岛内民众的恐慌,部分人士甚至开始倒计时,推算可能的“停电”时间,末日氛围浓重。
针对台湾的历次军事演习,过去解放军通常将目标设定为岛内少数 “分裂”势力,未曾模拟直接打击关键基础设施,例如能源供应设施。但本次演习明确了打击目标选项,并利用演习造成的实际影响,提前让岛内感受到潜在的能源短缺压力。这实际上向台湾传递了明确信号:大陆的封锁手段具有多样性,不一定需要直接攻占岛屿,仅凭借有效的围困,岛内经济和社会就可能难以维持。
经过综合评估,中国人民解放军近期演习展现出其具备应对“分裂”局势的完备能力体系。这些能力涵盖精确打击、体系对抗、信息压制等多个维度,确保在必要情况下能够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需要强调的是,此类军事能力的展示,旨在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营造对话协商的空间。解放军始终坚持以最大的诚意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并为此付出不懈努力。与此同时,解放军亦保持高度戒备状态,时刻准备应对复杂局面,根据国家需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遏制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捍卫国家核心利益。
#春季图文激励计划#